怀念母亲
2006年3月
母亲走了。阴沉的天空下起淅沥小雨,好像在和我一起追忆母亲的点点滴滴。
母亲是个小人物,但她很有一些值得称道的不凡之处。
母亲能了悟死生。因为心、肺、胃等都有重病,母亲曾以为自己不能坚持到退休年龄。但她通过消极治疗、适当休息和调整心态,居然也熬到八二高龄。母亲的体力弱,但直到临终前数周,仍然思维清晰语速快。因为自觉能活到孙子读完中学大学乃至留洋出国已是意料之外,老人一向不忌讳谈论身后事。母亲早在世纪之交就已办理遗体捐献手续,希望自己在身后也能为人类的健康医疗做一份微薄贡献。母亲曾患严重的忧郁症,病因是担心患上老年痴呆症。三年前的心衰加重,反而使她放下心理负担,忧郁症状得以消失。母亲在临终前两天仍能保持头脑清醒、并作少量下床活动。母亲走得突然,但这正符合她能够安然离去的愿望。
母亲进步而开明。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夕,母亲都曾参加进步组织和活动。因为求真务实,母亲不能接受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党阀作风。因为不习惯死板的规章制度,母亲常叹在银行系统中工作是她的大不幸。母亲公私分明,如果都像她那样,中国总理就不必到处题字要求财会人员不做假账。在对子孙的学习要求方面,母亲一向只要求尽自己努力而不追求高分名校。在母亲的影响下,儿孙都是彻底的无神论者,都遵守公德而又不屑陈规陋习,都在讲普通话和声乐等方面高人一筹。
母亲务实且率真。母亲不喜欢和钱打交道,只因读不起医科才干了财会这一行,但她并不因为不喜欢而不认真工作。虽曾多次在上班时因病晕倒,但她总是尽可能少请病假。母亲不愿在工作中为名利闹意气,但对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得到的离休待遇,却因有关人员的搪塞而放弃争取。母亲排斥花花世界,在丈夫和儿子先后驻港工作的十多年中,只接受过两次探亲安排。母亲乐于助人,但她只愿雪中送炭而不愿锦上添花。母亲能和文盲老太说到一块儿,却一向和富贵者保持距离。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下,儿孙也都认真实在、率性至诚。
人生如舞台。后人来了,前人总要去的。只要儿孙有出息,母亲纵然走了,也是带着欣慰的。我要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子孙后代是您生命的延续。继承母亲开通进步、认真负责、淡泊名利、真诚待人等优点,一点一滴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是生者对逝者的最好纪念。
附件一:遗体捐献证书
附件二:临终前数周所写信稿中关于第三代教育的内容
(文中对措词的改动,反映了老人一贯的认真作风:我和吴为谈不到/
交流少。他又内娇,自以为比我懂得多,当然是电脑上的种种事。他不谦虚/
不虚心/ 性格内向,不会做人/
不知道关心他人,将来会/ 必/ 容易碰钉子。由于从小生活优越/
舒适,学习上并不十分努力,凭小聪明过日子。我家五口人分在四个地方,表面上过得去,对下一代/
第三代的教育,并不成功/ 各管各的,不符合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