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

 

我喜欢历史,选择旅游地时偏重历史名城;我喜欢音乐,到哪儿都想听歌剧混弥撒;维也纳兼有两者,自然是欧洲游的必选之地。

 

游程安排

 

首日傍晚入住酒店,用餐后去金色大厅,欣赏维也纳交响乐团(并非出演新年音乐会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

 

次日上午坐地铁去美泉宫。中午回老城区,游览霍夫堡宫及周边景点。晚餐在老城区一家有点小名气的餐厅啃长条烤猪排。餐后去歌剧院问了问,因只有站票而放弃,留下日后的大遗憾。

 

后日上午坐电车去维也纳中央公墓,拜谒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家的墓地。傍晚搭乘夜班火车去罗马。

 

1         美泉宫

巴洛克式建筑,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初建于17世纪末,鼎盛于18世纪中。拿破仑在19世纪初两次占领维也纳时,均驻于美泉宫中。

 

2         海神喷泉

美泉宫由此泉而得名。雕塑群像中的主角为罗马神话中的海神(Neptunus),四边为海神之子特里同(Triton)征服马身鱼尾海兽的场景。

顺便科普一下,海王星Neptune之名源自海神Neptunus,而其最大的卫星海卫一就叫Triton太阳系五大行星也都以罗马神话中的神明命名——水星Mercury源于信使之神Mercurius,金星源于爱与美之神Venus,火星源于战神Mars,木星源于主神Jupiter,土星Saturn源于农神Saturnus

 

3         横平竖直

中国园林讲究内外借景、虚实相间、曲径通幽、步移景易,而欧洲庭园喜欢几何布局、对称均衡、剪枝雕琢、饰铺张。欧洲人把人权推广到动物权,却不讲究植物权,花草树木全被修剪成图形线条。看那池中雕像,或许也在打量着,树梢修剪得是否平直?

 

4         夫堡宫

巴洛克式建筑,哈布斯堡王朝的冬宫,其历史可追朔到13世纪。

 

5         雕像

雕像位于霍夫堡宫内广场。茜茜公主的夫君,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的掘墓人及继承者。它由日耳曼野蛮人所建立,但在覆灭西罗马帝国后被罗马教廷所承认。在拿破仑的压力下放弃神圣罗马帝号并解散神圣罗马帝国,仅保留奥地利帝位。

 

6         茜茜公主坐像

雕像位于霍夫堡宫花园一角。背景高塔为维也纳市政厅。设计者以在98米塔顶之上再加3.4米雕塑的形式,挑战教会对世俗建筑不得超过100米的限制。

茜茜是奥地利皇后、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王后、以及波西米亚王后。以国名为姓氏,坐像下碑文所署全名为伊丽莎白——凯瑟奥地利(Kaiserin Elisabeth von Österreich)。欧洲人将等级名分看得很重,姓名身份是一点都不能搞错的。亚洲人则太随便,一是皇、王、王子随便乱用(就像那个长年流亡在中国的西哈努克亲王,没当几天傀儡国王又被迫出国,死在北京后居然被称为皇),二是女王王后分不清(百度百科中居然称茜茜是匈牙利女王,虽然在英文里都是queen,但既然在中文里是两个意思,你就不能称英国老太太伊丽莎白二为王后),三是闺名夫名分不清(茜茜在维基百科中出嫁随夫,姓奥地利;而在百度百科中却像出嫁前那样,姓维特巴赫)。老百姓说闲话倒也算了,你百度是要让人长知识的,可不能误人子弟啊。

 

7         霍夫堡宫拐角的咖啡馆

环境和味道都不错。本要跟侍者说要喝咖啡尝蛋糕的,明明不存在语言障碍,送来的却是正餐的菜单酒单,经交涉才换来甜点单。也不知是误会还是老店欺新客

 

8         城堡剧院一角

奥地利国家剧院,位于霍夫堡旁的环城大道上,为代表德语系戏剧的艺术殿堂。可惜因为行程紧张,没能入内参观。以后一定要做好计划,再去这些国家剧院和歌剧院看几场戏。

 

9         自然史博物馆

位列世界前十的自然史博物馆,和世界排名第四的艺术史博物馆外观相同且面对面而立。文艺复兴风格,创建于哈布斯堡王朝日益走向衰落但希冀改革复兴的19世纪下半叶。

 

10    国会大厦

模仿民主发祥地雅典神殿的希腊式建筑,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国会建筑。门前广场有雅典神像,其脚下的4组群像代表奥匈帝国的4大河流。

 

11    步行街雕塑

18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图中后侧的黑死病纪念柱上,国王摘下冠冕,祈求上帝的护佑。

 

12    步行街楼景

各色阳台、屋檐和雕饰,为建筑外墙增添风采。

 

13    圣斯特凡大教堂

始建于1304年,几座高塔迟至1518世纪方始建成。哥特式尖塔高137米,仅次于科隆大教堂。教堂坐落于四周的建筑群中,拍摄位置受限,难取全景。

 

14    教堂唱诗坛

在圣斯特凡大教堂门厅的阁楼之上,可见3组管风琴的音管。据说海顿幼年曾参加过此处的唱诗班。

 

15    圣保罗教堂

巴洛克式建筑,位于步行街角,门前为观光马车路线的一处站点。维也纳市中心路窄,常见观光马车押着其后的一串轿车缓缓而行。此景也曾见于罗马街头。

 

16    圣保罗教堂内景

教堂为罗马天主教堂风格,雕饰繁复。内部空间不大,仅能容纳数百人。下午二点有管风琴演出,图中前排椅背上搁着的是曲目单。演出不收门票,出门时有人托盘,任凭听众随意赞助。

 

17    维也纳金色大厅

因举办已有70多年历史的新年音乐会而为中国民众所熟知,但其地位远不如素称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后者号称每年600多场演出,每天都不重样。国内也有三大之类的名歌手,不知除了斗牛士饮酒夜无眠那几首老调重弹外,几十年里出演过几部歌剧?

 

18    金色大厅留影

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出,网上早早订票得到第三排位于指挥和小提琴首席之间的坐席。虽然乐队全景被指挥和前排演奏员遮挡,但在下半场的天方夜谭组曲,可以就近聆听观赏大段小提琴独奏的技。票价55欧元,远远便宜过京沪音乐会前排坐席动辄4位数的高票价。金色大厅和国家歌剧院分别还有服务于学生和低收入者的300500多个站位,站票价格仅为5欧元。

 

19    小提琴次席与观众

小提琴次席在中场休息时长时间练习几段乐曲,惹得这位老年听众凑近欣赏。

 

20    霍夫堡宫花园外的歌德像

 

21    霍夫堡宫花园内的莫扎特像

雕像基座上用罗马数字(M1000D500C100L50,其余的常见于钟表)表示生卒年份。单从17561791要分别写成MDCCLVIMDCCXCI看,估计意大利人就算数学可能比阿拉伯人高明,但算术肯定要比阿拉伯人慢。不过,从十/五进制的表达形式看,罗马数字跟中国算盘好像有些亲缘关系。

 

22    城市公园内的施特劳斯像

金色小人正在演奏蓝色多瑙河?雕像后不远就有多瑙河的支渠(好似以前沪南的日晖港),沿渠可走到多瑙河边。可惜也因时间限制,没能去望一眼维也纳的多瑙河究竟是绿是蓝。

照片中的背景建筑为此行在维也纳落脚的洲际酒店。

 

23    下自成蹊之莫扎特与贝多芬墓

维也纳中央公墓号称为欧洲第二大公墓,其32A区为音乐家墓地。最显眼处为莫扎特墓,其后两侧由贝多芬墓和舒伯特墓拱卫着

 

24    下自成蹊之莫扎特与舒伯特墓

帝王将相的声名随岁月流逝,音乐家及其传世作品则长留人心,其墓碑前也多见拜祭者献上的鲜花。

 

25    下自成蹊之勃拉姆斯与约翰施特劳斯墓

勃拉姆斯的音乐略见沉闷,其雕像也呈沉思状;施特劳斯的音乐极尽风骚,其墓碑上也簇拥着天使和美女。约翰施特劳斯夫妇的生卒年份都相差31年,这或许可算作另类的同年生死?

 

26    门前冷落之贵族墓地

正对音乐家墓地的是贵族墓地,墓主人姓氏中均含表示贵族头衔的Von字。音乐家的声名为人所熟知,墓碑上往往文字寥寥,贝多芬墓甚至只留姓不存名;贵族生怕被后人忘却,墓碑上行行罗列丰功伟绩。方尖碑主人为炮兵将军兼发明家,他对无烟火药铸炮合金乃至电影设备都有贡献,因篇幅有限,碑文末尾还特地写了3etc(等等)

 

 【照片摄于当地时间2015222-24日】

 

 

布达佩斯乐悠悠

吴波洋     2015-2-22

 

匈牙利是由多个游牧部落迁徙定居后建立的。虽然在历史上常被邻国压迫、占领和分割,但匈牙利人经常为独立自由而奋起反抗。被苏联镇压及被中共批判的1956年匈牙利事件是苏联阵营内部反抗的首义;匈牙利在苏联撤军前的1989年就建立多党民主制政府,并删去国名中虚伪的“人民”一词。布达佩斯建有控诉纳粹和苏联统治的恐怖博物馆,并将已拆除的歌颂苏联及其领袖的雕塑纪念碑都移往某个雕塑园,用以警示后人。

 

作为游客,我只是历史的旁观者。身处现实,更为看重的是此地物价的廉宜。在带泳池的酒店内用正餐,消费水平大致相当于在北京或万象吃得稍好些。音乐厅(并非歌剧院)二楼包厢的歌剧票,每席约合人民币50元,远低于维也纳堂座的50欧元、以及北京常见的成百上千元。老人需要悠闲生活,退休者的旅游不必匆匆而过,而布达佩斯又是在经济上尚能承受的,下回该来此呆足十天。朝沐晨雾昼浴温泉,夕乐音,夜观星空……光这么臆想一下,就能陶醉其中:不欲归蜀矣,乐乎哉!

 

游程安排

 

一向喜欢临窗观景,曾在上海深圳航班见到厦门鼓浪屿甚至郑成功像,也曾在德里香港航班见到地面迅疾突起又很快下落、其间有3条南北向河流的横断山脉。在伊斯坦布尔-布达佩斯航班上,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弯弯曲曲的多瑙河,而是晴空中先后看到的五六十条飞行尾迹。感觉欧洲航班的密集程度比国内强多了。在那些起飞不久,就得一跨再跨国境的航线上,空中管制不能像国内这般,随便给个理由就让人在登机后以小时为单位关禁闭吧。

 

酒店在火车西站附近,与马吉特大桥和歌剧院大致呈三角形,半小时内看步行到达佩斯老城区各景点。入住洗漱后在酒店用晚餐,然后去十来分钟车程外的一个现代建筑的音乐厅观赏歌剧《纳布卡》。

 

次日游览多瑙河两岸景点。先走到马吉特大桥,沿河走到议会大厦;再过链桥到布达并坐缆车等城堡山;转完城堡教堂,观赏街景河景后走到布达王宫;王宫内有历史博物馆和美术馆,前者已于4点闭馆,因此只能参观美术馆;五点多出门后,正好观赏多瑙河夜色及两岸的璀璨夜景;回程途中,隔河再望城堡山上被景观灯勾勒出的布达王宫和渔人城堡。

 

后日上午在佩斯老城区走马观花。走过歌剧院,进入斯特凡大教堂,并在转完自由广场后返回酒店,午餐后去火车东站。

 

多瑙河西岸——布达

布达佩斯建于多瑙河两岸,河西为布达和老布达,河东为佩斯。

 

1  晨雾中的城堡山

布达旧城(老布达)位于多瑙河西岸的城堡山上,高百余米,长15百米,宽不过5百米。城堡山始建于13世纪中叶,四周壁垒高墙,仅设3个城门。

2 渔人城堡与马加什教堂

中景白色带锥塔的为渔人城堡,后景左侧白塔彩瓦的为马加什教堂。

3 渔人城堡

渔人城堡长百余米,是在中世纪城墙基础上,于20世纪初新建的。7个尖顶塔楼代表公元9世纪末迁徙至匈牙利定居的7个马扎尔部落。

4 渔人城堡前的斯蒂芬国王像

斯蒂芬(或译为斯特凡)为匈牙利首位国王。他在公元1000年被教皇册封,在位时开疆拓土,逝后被奉为圣人。

5 马加什教堂与圣三一纪念柱

教堂为新哥特式建筑,13世纪初建。15世纪由马加什国王增建尖塔钟楼,成为匈牙利王国的加冕教堂。圣三一本指基督教信仰中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但此地的圣三一纪念柱据说是为欧洲18世纪黑死病而建。

6 依山而建的布达王宫侧后面

欧洲建筑中很多罗曼式和哥特式大教堂的主墙面采用类似此图右下角的侧墙加以支撑。

7 已成碎石滩的布达王宫御花园

几度战事人非物非,满目萧瑟美景不再。欧洲有许多城市在二战中受损严重。布达王宫和布达佩斯的所有多瑙河桥梁均被摧毁,现存的其实都是战后重建的。

8 布达城堡内建筑

外墙粉刷面与砖石面相间成趣。

9 布达城堡内的各色建筑

后方琉璃瓦顶建筑为国家档案馆。

10 布达城堡内咖啡馆门前小雕像

征人已远行,扬旗妾欲随。

11 渔人城堡夜景

多瑙河两岸的绝美夜景,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12 布达王宫夜景

王宫初建于13世纪,15世纪曾称傲于欧洲。几经兴毁后,于18世纪按新巴洛克风格重建。二战时又被摧毁,战后按原样恢复重建。现为国家画廊、历史博物馆和图书馆。

 

多瑙河东岸——佩斯

 

13 赛切尼链桥与多瑙河东岸佩斯夜景

左侧建筑物为国会大楼,右侧后方为圣斯蒂芬大教堂。两者同以96米高度,称冠于布达佩斯。

14 赛切尼链桥夜景

链桥初建于1840年代,曾毁于二战,战后重建。

15 国会大厦夜景

在景观灯的映照下,更凸显大圆顶、尖塔、外墙与窗户、以及用于支撑墙面的立柱与斜梁的玲珑剔透。

16 国会大厦

大厦位于多瑙河东岸,仿照伦敦国会大楼,建于1920世纪之交。楼高96米,长268米,最宽处123米,号称在欧洲大陆仅次于奥地利国会大厦。

17 国会大厦留影

18 新哥特式建筑的楼顶尖塔与尖柱

19 农业部大楼

大楼位于国会大厦广场东侧。1956年匈牙利事变时,楼上机枪曾大肆扫射广场上的民众。广场上的帐篷等为持不同政见者所建。

20 自由广场边建筑之一

原为股票交易所,匈共执政后为国家电视台。广场上也可见不同政见者的标语。

21 自由广场边建筑之二

中央银行大厦。

22 自由广场边建筑之三

据称为新艺术风格建筑的美国大使馆。

23 自由广场边建筑之四

24 自由广场边建筑之五

25 安德拉什大街建筑

有趣的拱门拱廊和阳台。

26 安德拉什街口建筑

引人注目的各色阳台。

27 圣斯蒂芬大教堂

新古典主义建筑,又称圣斯特凡大教堂。1851年始建,1905年落成。塔高96米,内庭可容纳8千余人。

28 圣斯蒂芬大教堂侧影

29 圣斯蒂芬大教堂内庭与弥撒场景

唱诗班在镜头后侧的门楼上方。每周二//20时有圣母颂歌音乐会,票价2648欧元。

30 玛吉特桥东的剧院

右侧广告为撒,左侧广告应为现代剧。

31 国家歌剧院

剧院初建于1833年,屡毁屡建,现为二战后按1865年重建式样修复的浪漫主义风格。楼顶立有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雕像,正门左右两侧壁龛内为歌剧院首任指挥(匈牙利国歌的作曲者)和钢琴家李斯特的雕像,巧的是后两人的姓氏同为费伦。欲赴欧旅游兼赏音乐会者须留意,每年的78月份为歌剧院休演季节

32 威尔第歌剧Nabucco谢幕场景

在塔利亚剧院的演出,观众多为中老年人。序曲结束、第一幕开演后好久,还能听到彼伏此起的咳嗽声。

 

【照片摄于当地时间2015220-22日】

 

 

 

 

伊斯坦堡雪飘飘

2016-7-3

 

游程安排

 

到达时巧遇大风雪,首次降落因看不到跑道而被迫拉起,机长申明若是下一次降落还不成功就需要转场。跟国内航班早早关闭电视屏幕不同,土航直到降落滑行后,舱内仍可看到机头前下方的监视图像。下降过程中,除了被冲破的纷飞雪花,始终未见跑道灯光。多亏机组的努力,好歹是顺利降落了。后来了解到,当天回上海的航班不能起飞,次日从上海到伊斯坦布尔的航班也随之被取消。2017年春节计划搭乘同一航班去里斯本,希望别再遭遇坏天气。

 

酒店与索菲亚大教堂和加拉塔大桥大致呈三角形,可以步行前往老城区各景点。匆匆入住洗漱后,即外出踏雪观光。

 

首日游玩距酒店三四站路的蓝色清真寺、索菲亚大教堂、托卡比宫、以及地下水城。大雪时下时停,虽麻烦也有趣。清真寺跟新教教堂都坚定反对偶像崇拜,作为游客,不喜欢里面空荡荡的感觉,更不习惯前者的脱鞋规矩。地下水城大则大矣,昏暗中条条石柱令人产生视觉疲劳。辛辛苦苦找到美杜莎柱础,也没什么特别感受。单反机拍不好,又矫情不愿意用手机拍照,因此没留下相片。只在日后看丹布朗小说时,方才感到这地方没白来。

 

次日天已转阴,间中放晴。先去加拉塔大桥附近的游船码头,登船观赏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光。在桥下的餐厅用过鱼餐后,过桥登上加拉太塔,俯瞰伊斯坦布尔城区、以及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风景。下坡后过桥跨路去到大小巴扎,走马观花后返回酒店。

 

后日搭乘廉价航班去布达佩斯。小车向北跨过金角湾,沿海峡的欧洲侧向东,经过海峡大桥,去到亚洲一侧的机场。飞机起飞后,又要越过马尔马拉海或博斯普鲁斯海峡。几个小时里,从欧洲回亚洲再去欧洲,也算是难得的经历吧。

 

1 索菲亚大教堂

公元325年始建,537年重建后作为东罗马帝的国宫廷教堂,1453年被奥斯帝国改为清真寺并增建4个宣礼塔,1935年改为博物馆。

 

2 索菲亚穹顶

穹顶高55米,直径31米,由砖石厚墙和半穹顶所支撑。图中左侧的黑影为内部经年维修所用的脚手架。

 

3 索菲亚半拱顶与内庭

内庭右侧塔座为讲经坛,左侧红色阁楼为苏丹包厢,后侧金色壁龛为指向麦加方向的米哈拉布。米哈拉布两旁有216世纪从匈牙利掠来的巨大蜡烛。石柱上的圆饰直径7.5米,其上用伊斯兰书法分别写着真主、先知、四大哈里发和两个先知之孙的名字。

 

4 索菲亚基督教镶嵌画

教堂被改作清真寺后,基督教的祭坛雕塑等均被移除。壁画均曾被石膏覆盖,其后于1930年代复原。

 

5 索菲亚二层回廊远眺

近处为赛里木苏丹墓穹顶,远处为蓝色清真寺。由图可见穹顶对积雪的自动清除功效。据说俄罗斯因积雪严重,半圆顶除雪效果不足,故而多改用更易于除雪的洋葱顶。

 

6 蓝色清真寺

原名艾哈迈德清真寺,建于17世纪初,因其内庭墙壁全由蓝白两色的瓷砖装饰而闻名。

清真寺通常只能有4座宣礼塔。蓝色清真寺因其有6座宣礼塔(右侧远端的一个在重建中),与麦加卡巴天房相等,而被批评为逾越。为此,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特意在圣地麦加增建了第7座宣礼塔。

 

7 蓝色清真寺前庭

穹顶高43米,直径23米,由4条巨大石柱支撑。前庭的回廊由砖墙石柱及其上的拱顶支撑起多个半圆顶。回廊侧方有介绍文字,说道摩西和耶稣都是神的先知,但穆罕默德则是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这里顺便宗教普及一下。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信奉的是同一个唯一神,都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过,犹太教认为,神是犹太人自家的;犹太教的经典是神与犹太人专有的约定;犹太人盼望着出现一个弥赛亚或基督,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摩西等是先知,但2000年前的耶稣至少在那时只是个路人或异教徒。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神是所有人的,而且将会有一次最后审判。基督教认为,耶稣既是神之子及弥赛亚或基督,以其牺牲为人类赎偿原罪,但他又是神本身(所谓圣父、圣子和圣灵的三位一体);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经典,并认其为《旧约》,但更重视记录耶稣及其弟子言行的《新约》。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吸收了《旧约》和部分《新约》内容,认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那个创世纪并造人的神就是真主,并且承认《旧约》人物以及耶稣为先知;但同时又坚持,《旧约》和《新约》中的内容文字都是被篡改了的,只有神令大天使通过先知穆罕默德所转述的《古兰经》中的说法才是真实正确的。

 

8 托卡比宫

征服者苏丹艾哈迈德二在打下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他于15世纪中叶开始,在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萨拉基里奥地峡的山坡上修建宫殿,宫内很多地方可见庭院左侧的金角湾、以及庭院右侧的马尔马拉海的景色。

 

9 托卡比宫庭

院内有诸多展馆,展示奥斯帝国的皇室珍藏。其中包括镶嵌86克拉钻石或更大红蓝宝石的众多饰品、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须发及其用过的长剑印玺。

 

10 托卡比宫宠妃庭院一角

另收费的庭院,风雪中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名堂来。

 

11 由托卡比宫远眺分割亚欧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游宫期间,本来越下越密的雪天,忽然在短时间内放晴。在阳光照耀下,能见度一下子从百来米放开,使游人能远远看到横跨亚欧的海峡大桥。图中,左桥塔一侧为欧洲,右桥塔一侧及远处为亚洲。

 

12 多玛巴切清真寺

19世纪中叶修建,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其右为巴洛克式的钟楼。

这以后直到少女塔的九幅照片,都是在海峡游轮上,向海峡北南两岸拍摄的。

 

13 多玛巴切宫

位于海峡欧洲一侧,造价相当于35吨黄金,装饰宫殿用了14吨黄金和40吨白银。宫殿于19世纪中叶兴建,其后不过几十年,奥斯帝国就解体了。

 

14 麦吉德清真寺

新巴洛克风格,建于19世纪中叶,位于海峡欧洲一侧。寺后为于1973年建成通车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大桥跨径为1074米,相当于上海的杨浦和南浦两座桥梁的跨径之

 

15 鲁梅利

由奥斯帝国建于君士坦丁堡被攻克之前的1452年,位于海峡欧洲一侧。堡后为跨径1090米、于1988年建成通车的穆罕默德二大桥(又名第二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16 海峡亚洲侧宫殿式建筑

 

17 海峡亚洲侧宫殿建筑与海景房

 

18 海峡亚洲侧清真寺

 

19 贝勒贝伊宫

位于海峡亚洲一侧。和前面几个清真寺与宫殿相同,也建于19世纪中叶。看来奥斯帝国末几代当权者的建寺造宫,好似清朝慈禧的修颐和园,越是风雨飘摇,越要突击花钱啊。

 

20 少女塔

初建于12世纪,位于海峡南口亚洲侧不远处的岛礁上。拜占庭时期曾为阻隔航道,用长铁链封锁海峡,其一端就系于此处。少女塔在数百年中还曾被用作为灯塔、岗楼、检疫所、以及海关,现为观光餐饮设施。

 

21 巴耶塞特二清真寺

建于16世纪初,位于金角湾口的加拉塔大桥一侧。穹顶高44米,外径17米。

 

22 巴耶塞特二清真寺与苏莱曼清真寺

 

23 苏莱曼清真寺

建于16世纪中叶,位于老城区第三山丘上。穹顶高53米,内径26米。

 

24 加拉太塔远眺之托卡比宫

加拉太塔位于伊斯坦布尔新城区的小山坡上。登塔可观赏伊斯坦布尔市貌与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光。

图中的近处海面为金角湾,对岸为老城区的托卡比宫;远处海面属于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相连的马尔马拉海,远端陆地为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

俄罗斯的黑海舰队真是苦哇:必须先出黑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走图中黑红色散装货轮的逆行方向,进入马尔马拉海;然后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经由爱琴海,再横穿地中海;最后,还要通过直布陀罗海峡,才能到达大西洋。中国当年买的航母船体,也是这么站站走出来的。分别捏在土耳其和英国手里的这三个海峡,随时都会告诉俄罗斯,“公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啊!

 

25 加拉太塔俯瞰之加拉塔桥

桥两端下层多为烤鱼咖啡等餐饮店。低矮的中心桥孔仅容无桅杆的双层海峡游轮将将通过。

 

26 加拉太塔远眺之苏莱曼清真寺

由图可见,伊斯坦布尔老城区夹在近处下方的金角湾和远方夕阳下的马尔马拉海之间。

 

27 香料市场

位于巴耶塞特二清真寺附近,又称小巴扎。

 

28 大巴扎门廊

大巴扎建于15世纪中叶,占地3万平米,位于香料市场的一端。据称其为世上最大最古老的室内集市,内有61条街巷,约4万商铺。

门廊右上角有1461字样,未知是五百多年前所建的古物,还是近代现代的修建或仿制品。

 

29 大巴扎内景

地方宽敞,人流分散,不似小巴扎那么样的拥挤不堪。

 

30 闹市街头保存的古建筑断柱

历史留存的古物,尽管不能悉数修复重建,但作为祖辈的遗产,总当能留则留。

 

31 再见伊斯坦堡

旅程巧遇大风雪。首日游览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时,大雪打在雨伞上嚓嚓直响,在北京多年也无此经历。好在海滨天气变脸快,太阳时常从雪雾中露出脸来,偶尔也能抓拍到几张红霞或蓝天。

看这路边商户扫雪后堆成的雪人,手挥扫把,好像在跟即将离去的我们依依惜别。

 

【照片摄于当地时间2015218-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