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英文学习考试要求的思考

 

2005/8/5

 

汉语就不容易学,现在的就业者却还需处处面对英语考试。虽说不重视英语不行,但若将英语置于汉语之上,则完全不应该也没必要。

 

很久以前就感觉到,中日俄因为用本国语言完全可以应付大学以下的课程学习,加之本国语言与英语的差距也较大,因此,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大众英语水平可能比一些中小国家还差。欧洲大陆的几个语言大国如法德西也相似,尽管其语言结构与英语的差别可能更小些。

 

窃以为,没必要鼓励甚至强制人人都学英语。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汉语过关(对常见政治科技话题能够熟练读写评论)的还不知是否过半数。就是在汉语教学中,为了照顾大众的文化程度,往往还需要降低、而不是提高汉语的学习难度。

 

我们的政府和舆论总喜欢摇摆于两个极端。一搞申奥申博,就宣传社区老大娘也热衷学英语;一搞评定级别职称,就要求普通的技术政治干部非得考试过关。其实,这都出于误解,过于片面。笔者一向牛哄哄地号称人分三六九等。有机会外向的,当然必须学好英语;包括技术人员和普通干部在内的其他内部环境工作者,完全可以并且应该由他自己根据是否有用而决定学与不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不论何种专业,不论专业能力,用英语和政治一刀切的原因,本来出自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无奈。就像当年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是为了缓解文革内乱外加新中国第一次人口高峰带来的就业压力,现在让城市里的阿猫阿狗都上大学也同样是为了将就业压力拖后几年。自以为有了点知识和能力,大学毕业依然找不到如意工作,学子们不得不重挤独木桥读研。为了尽可能避免学生走导师的后门,校方才不得不严卡录取分数线。

 

考哲学有助于分析学子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考政治又有屁用。背出来的高分就代表被洗脑了?君不见千百万执政党员,一个个都赌咒发誓过要为主义献身。滑稽的是,已被揪出或依然潜伏的吃喝嫖赌坏事做绝的贪官污吏好像都是有资格而且确实发过誓的。

 

考语文更有助于了解学子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不论是招生还是评级,不同专业或可按不同的比例同时考中外文。中医国画类,应该是英语的比例低一些,古文的比例高一些。当然,如笔者所从事的电子通信类,英语权重或许可以高过汉语。无论如何,母语都成问题的,外语也好不到那儿去。再说了,只练外语不用母语的,品质上也未必靠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