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先睹 未为快

2010-4-25

 

友人赠票,得以于预展期参观世博园。因为当日开放的展馆不足三分之一,热门展馆或需预约券,或需排队二、三个小时。故而在八个小时里,用双脚几乎量遍园内的开放区域,但只参观了十来个场馆。先睹未为快。

 

世博会还是中博会?

 

离正式开放只有一周了,好像还有二成场馆未完成外部装修。在已开放的南美、加勒比等联合馆中,过半数国家展厅尚未完成展品布置甚至刚开始装修。说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但从布展上的拖拉应付表现看,朋友们似乎都不怎么捧场。非洲联合馆的表现要好很多,虽然也很有些展厅尚未完成,但总算有几场歌舞表演,少量展厅还有黑主人与游客合影。下图依次为喀麦隆和乍得展厅各一角、以及非洲馆的两件代表性展品。其中乍得的两个土墙茅屋体现了“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左边那个稍破一些的是过去的规划,而右面那个有玻璃窗孔的是发展方向。

 

 

当天开放的外国展馆只有美国、西班牙、沙特、朝鲜等寥寥几个。美国馆中午开始闭馆。西班牙馆和沙特馆的排队人龙估计都可以绕馆一周。因此广播中不停呼吁,因为人多而希望游客去别处参观。

 

可以自由参观的只有中国省区馆。各地官员自然是全力支持世博的,但布展内容不见出彩。因此转了好久,只在重庆、云南和贵州展区勉强拍了三张照片。

 

 

中国馆需要预约。为了错开人流,预约券注明了参展时间段,但工作人员在验票时并未关注券上打印的参展时间。我在地面广场、中层和顶楼分别排队一小时、半小时和一刻钟。从地面广场的排队区域还空了一大半推断,主办方预计的最长总排队时间大致为三小时。

 

中国馆并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内容。先是坐名为和谐号列车的电梯上顶楼;排队后看一个“三十年中国”的影片(主题是自强和崛起,倒是没有宣教主义,不过三十年前就避而不谈,自然也看不到三十年中的天灾人祸和刀光血影),再到影场背后观看数十米长、电视墙形式的动感清明上河图;然后可以经由一个展馆步行、也可以坐小火车转圈下到次一层,(车行途中,让参观者感受由石桥到现代桥梁、由斗拱到钢梁结构、以及莫名其妙的从云中看现代都市等场景);最后是再下一层的展厅,告诉你今后要努力的光伏生电、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方向。

   

从电视上了解到,香港馆的布局和内容都远优于中国馆和省区馆。可惜港澳台展馆门前的队伍也都很长,故而只得放弃。

 

城市未来和绿色环保之虚伪主题

 

城市未来馆告诉我们,现在的城市如下图上左,建设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之上。而发展方向如下图上中和上右,为太空之城、生态之城、水之城,等等。但如何发展呢?说了很多玄虚的,结果还像下图的下面两幅那样,能源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不过多了些风电和光伏。除此之外,还是只有电动汽车。

 

 

世博主题馆有生命阳光、城市地球等几个部分,参观者只能预约进入其中的一个。我参观了城市地球展馆,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只是留下两张照片。下图左表明,中国的人均用水量几乎最低,欧美俄大致是我们的三倍,最高的阿联酋是我们的5倍半。如果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似乎可以从中得出结论,我们在节水方面没什么责任。值得多看一会儿的只有下图右的球幕电影。球顶上的影像告诉我们,蓝色地球有可能荒漠化或者变成未来水世界。围着圆球绕一圈转到下面,还可以在穹顶上看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何从青山绿水到石桥土屋到现代城市到未来世界。不过看来看去,只有现在怎样,将来的好和坏又会怎样。但究竟应该怎样做呢?很难令人相信,单靠那那苍白的光伏、风电、电动车等老三样就能改变世界。

 

 

奥运和世博场馆建设都讲究绿色环保的噱头。说来说去,也就是光伏发电、隔热外墙和水循环利用这几项。其实,这几项还都有其负面因素。光伏发电器件设备在抵消掉生产安装时的耗能耗材、以及设备报废处置中的环保影响后,所剩的环保效果还剩下多少?大部分场馆在短暂的使用高潮后,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额外投资的环保设备到底能否回收效益?除却这些环保光环,好大喜功的鸟巢钢架和中国馆空中楼阁,在建筑结构上就是低效率反环保。鸟巢钢架是为体育馆的活动屋顶提供支撑的。为节省经费取消活动屋顶后,巨大沉重的钢架只造就了鸟巢的名声,似乎没人估算过那材料结构上的冗余,在抵消所有绿色措施后,还造成了多少的环保浪费。中国馆撑起在空中的斗形结构,在耗材耗能上,肯定远高于同等展览面积的金字塔形结构。前者要将最多的建筑材料运送并安装到最顶层,巨型的空中结构需要粗重的支柱加以支撑,将所有参观者提升到百米高空也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这哪是加装几片太阳能电池板就能抵消的?

 

需要指出的还有,中国的环保从来都不考虑人的因素。世博园工作人员的微笑鞠躬服务倒是做得不错,但在中国馆外用铁栏围起的折行排队区域,在人少时也让参观者无谓地反复绕行。眼见有不少老人一瘸一拐地怨声载道。与其相比较,香港罗湖口岸的工作人员就会根据排队人流的多少,随时调整栏杆的设置,增减需要折行的圈数。这样,既保证了排队次序,又不让人流白白地一圈圈往复奔走。国内地铁站点的换线路径也一样,设计时只考虑施工成本,而不考虑乘客步行的路程。如果能让众多旅客都少走几步路,不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碳的排放量?

 

世博场馆能承受多少客流量?

 

世博会预展期间的日客流量已达三十万人,据称预计的最高日客流量为五十万人。但是,展馆容量远远不足以支持如此高的客流量。参观者很可能要花费大半天时间在夏日下排队,才能在一天里参观不过五六个展馆。

 

中国馆的参观者都从顶层的放映厅开始参展。假设放映厅的容量为五百人,并且假设观看和进出的时间为十分钟,则八小时只能容纳48批共二万四千名参观者。(后记:官方公布的参观人数为四万五千人。不过非预展时的闭馆时间为下午5点,公展时延长到晚12点,即每天的参展时间为15个小时。由此看来,我对日参观人数的估算还是比较贴近的。)热门展馆如汽车、航空、电信等容量有限、观众滞留时间长,凭预约券入场是无可非议的做法。即便是这样,或许也免不了在门前排长队。

 

中国馆楼上三层的参展人数估计可达二三千人,上层平台和顶层放映厅门口的排队区估计可容纳二千人,即中国馆可安排的参观及等待参观人数为四五千人。中国省市馆中,每个展厅合理的平均参展人数估计略高于二百人,总参展人数不超过七千人。加上连接各展厅的走道或能容纳的同等人数,中国省市馆内或可容纳一万五千人。多数国家和企业展馆的参观人数应该在五百人以内,这类展馆大概有一百出头,馆内约可容纳五万人。少数几个主题馆、洲联合馆、以及大企业馆或可容纳一千多人,但数量估计也就十多个,馆内可容纳观众数应该不到两万。以此推算,所有展馆可同时容纳参观者的合理人数约为九万人。再假设所有的餐厅有一万个座位,则最高流量时,五十万参观者中的五分之四,需要在场馆外排队或游荡。

 

中国馆外用铁栏围起的折行排队区相当大,但纵然有二十条队列,每列可排一百人(好像还没有那么多),也就能容纳两万人。其他的热门场馆不超过四十个,就算每个场馆的排队人数为五千人,也就二十万。

 

剩下的二十万人呢?在凉棚下歇脚,还是不得不排在垃圾场馆之外?

 

参展安排的合理化建议

 

选择人流量较少的入口(如位于西藏南路的2号门)入场,以便尽早领取中国馆等预约券。预约券上的参展时间似乎没什么限制,在开馆后或闭馆前不久参观的排队时间最短。

 

别理会带包入场时间更长的宣传。只要是不被禁止的,按照自己的需要带足,不必轻装。

 

穿着轻便的鞋子,切记一天的日程大多在步行和排队上。避免在大太阳天参展,阴雨天或许排队人数会少一些。

 

如果挤不进自己中意的场馆,不妨去滨江公园走走看看,或许强如在垃圾场馆浪费时间。

 

千万别花钱买票,去哪儿都好过去世博。就是拿到赠券,要是赶上夏季烈日,还不如送亲友换个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