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人:
很喜欢《咬文嚼字》这本小册子。刚看到原单位阅览室架上贵刊新一期有关年代表示法的讨论。想起曾在年中就此问题写过一篇发给某报但未获录用的短文,心血来潮想贴在本函后请您过目。不求发表,只是想支持汉语应该吸收外来语、随时代发展的观点。
我曾与朋友讨论过汉字多音字的问题。比如江西人将铅山念成“盐山”的原因是,铅笔在当地的方言中就念“盐笔”。因此,铅、番、华等汉字在用于地名时需要另读的原因,可能只在于这几个方言读音给文人收录到字典中去了。如果这是必要的话,其他地名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宁波也应按同等规则处理。这一来可要天下大乱了。声母和韵母肯定不够用,那就需要增加别的音素。四声也不够用,那就需要加入声,或者将粤语的六(七?)声也都用上。倘若如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字,国人或许需要用数倍的时间学习语文。此外,说客有必要念成“税客”吗?与行业与行走的“行”不同,说话与说客的“说”在字意上并没有根本区别。简化汉字笔划的同时,也应简化其读音。今人不必顾忌古人的声调。要不然,古文“王大说” 中的“悦”字,是否也应念成“说”或“税”?
为此,建议贵刊开辟一个“非主流意见”之类的栏目,给热心读者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地。
顺祝
新年好!
吴波洋
12月24日
19x0年代正误辨
2004?
在我的一篇技术论文中,“1990年代”被老编改为“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因觉不妥且无必要,就留心寻找支持我的例证。结果却发现,文字界的规范用法确实与我不同。
西方语言中以19x0’s表示从19x0年到19x9年的用法,可能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习惯于采用统治者的年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使用公元纪年。由此推论,“年代”一词当源于西方语言。可能是因为该词汇出自20世纪,用得最频繁的是19x0年代,因此被简化为x十年代。
新世纪给人们带来新麻烦。人们认识到,九十年代已不能单指1990年代。解决这一困惑之最佳途径无疑是按照西方语言的习惯,仍用四位数字表示年代。不知为何原因,国内文字界仍坚持沿用两位数的年代表示法。于是乎,其前必须冠之以xx世纪。
从信息存储量上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需要16个字节,而“1990年代”则只需8个字节。除了存储上需要多占空间外,世纪加年代的表达方法也不直观。“十九世纪”或“上上世纪”需要转动脑筋才能与18xx年挂上钩。令人困惑的还有,年代的划分方法与世纪划分法不兼容。据各大媒体介绍,经我国及世界天文权威钦定的21世纪应该始于2001年。2000年代原指2000到2009这十年。如果采用世纪加年代表示法,是否应规范为“上一世纪末及本世纪初的00年代”?
四位数字表示的2000年代恰好避开了世纪划分的陷阱,四位数字表示的1870年代简洁而又直观。需要高效处理家事、公司事、国事、天下事的国人,为何不用东西方都能理解的四位数字年代表示法,即用“19x0年代”表示“上一世纪x十年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