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聊杯之一:世界杯赛制改革空想

 

2006/6/20

 

  世界杯又开锣了,电视网络也随之忙乱起来。足球能吸引眼球,又与经济挂钩,不管懂不懂行,喜不喜欢,是人都想说上几句。既然那些有人气或名气的忙人都不怕因鹦鹉学舌而挨批评,有些不同想法的闲人当然也希望发表自己的非主流意见。

   

  世界杯不如欧洲杯

 

  从观赏性而言,世界杯决不如欧洲杯。这并不是闲人独有的拙见,很可能还是球迷的共识。欧洲杯曾出现因已入选的某队受制裁而替补进入决赛阶段的丹麦队一路打进决赛,并且在多数球迷的欢呼声中赢得冠军的热闹事。而世界杯呢?即便是公认黑马的非洲队,进入第二阶段后也都无声无息。北美和亚洲队通常在小组赛中就难有表现。就算常客韩国队因地主之利而曾打进半决赛,亚洲球迷在受到鼓舞的同时,是否也感觉球路有点不正?

 

  观赏性差的原因在于,因强调地域公平原则而降低竞技水平标准,为了吸引更多人口和国家参与而给相对较弱的几个大洲予以过多的关照。从人口角度看,亚洲在24强中只占2席,当然不公平。从国家数量看,大洋洲没准也该分配不止1席。但是,体育精神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如果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干吗还要拚个头破血流,让少数人争什么冠亚季军?

 

  按地域分配是弱者的声音

 

  地域照顾只是那些不争气而又想争气的国家闹出来的不谐和音。中国和亚洲的球队和球迷如果对此有意见,请看土耳其队的榜样。从地域和文化上说,土耳其都应该属于亚洲。因为参加欧洲区预选赛,1954年后,土耳其队只在上届杯赛赢得一次进入决赛阶段的机会,但他却争到了季军。

 

  那些强调因人口优势和足球进步而需要增多决赛席位的亚洲国家,有没有希望土耳其转回亚洲的?在增加与强队的比赛机会,从而提高自身水平等方面,应该是好事。但从减少获取冠军和出线机会的角度考虑,一定是强烈反对。君不见,在苏联解体后,为不满中亚五国分到亚洲,还曾闹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当时,连喊了一百多年脱亚入欧的日本,好像也未能免俗。

 

  分配不合理不如取消分配制度

 

  如果要举办动物生存能力竞赛,我们多半不会为濒危动物保留几个照顾名额。同样,如果不能提高自身能力,进决赛只是丢丑,亚洲弱旅又何必多争一席半席的决赛名额?在决赛名额分配上最吃亏的其实是非洲队。从实力和表现上看,非洲队的名额不应只是欧洲队的三分之一,也不应只比亚洲队多一席。

 

  既然各方利益总也扯不清摆不平,决赛名额没法公平分配,国际足联所能做的或许只有放弃分配制度,让各洲球队同处一个公平的环境中,在实力基础上平等竞争。

 

  经由泛欧杯逐渐减少配额

 

  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也许可以考虑先采用泛欧洲杯方式:允许各国球队自行选择是否参加欧洲区的预选赛。对于那些不敢和强者比拼的国家,暂且保留亚洲、非洲和美洲各二个席位。为了避免鼓励懦夫和弱者,下一届的各洲保留名额应按该州在上届预赛中参加欧洲区预赛的国家数量分别作出调整。例如,如果上届流往欧洲的球队多于五个(甚至十个),则名额减至一个(或者干脆取消)。

 

  美洲肯定会有多于五支的球队不屑于争夺两个照顾名额,非洲或许也是如此。这样,下一届比赛的保留名额不会多于四个,再下一届可能只有两三个。如果亚洲国家也同样争气的话,三届以后就可能不再有躲在保护伞下的球队了。

 

  决赛队伍宜改回24

 

  94年世界杯只有24强,其中欧洲队占13席。98年世界杯增加到32强,亚洲、非洲和中北美各增2个席位,欧洲和大洋洲也都加多1席。决赛队伍多了8支,需要增加12场小组赛,赛程也因此延长了4天。因体制改革而新添参赛机会的多为弱队,随之带来的也大多是强弱悬殊的比赛。因为味同鸡肋,降低了决赛阶段的观赏性,留给观众的只是审丑疲劳。

 

  因为欧洲不愿意减少决赛名额,而其他各洲却都希望增加名额,这才有了98年的大扩容。若能取消配额方式,应该是可以恢复原来的24强决赛赛制,使世界杯更精炼,也更精采些的。

 

  赛制改革纯属空想

 

  世界杯不单是体育运动,它还是一桩大买卖。国际足联和各洲各国球会、足球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他行业的赞助商,都眼睁睁地想在这四年一度的大赛中瓜分利益。缩短赛程就会减少收益。与此相比,比赛的精彩程度纯属次要问题。

 

  更何况,除了没有改革动机之外,被各方利益集团平衡制约着的足联官员,也并没有足够的权威和力量去推进改革。现成就有那么多收入,管多管少也不至于过不下去。现成就有那么多球迷,还怕有人嫌不好看或太累人?咱就这么着了。爱看不看,您自个儿掂量去吧。